本站真誠介紹香港這個「東方之珠」和「亞洲國際都會」

亞洲國際都會 asiasworldcity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香港新聞 > 香港品牌 >

香港餐飲爆發倒閉潮

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
香港飛龍 Hong Kong HK Dragon
香港飛龍.online 官方授權發布的第4代「香港飛龍」標誌

本文内容:

近日,香港又一家經營了31年的老字號,銅鑼灣知名刀削面店「面館皇」於社交媒體發布告別信,透露或將於2025年11月租約期滿後結束營業。

據餐飲見聞了解,今年上半年以來,已經有多家香港老字號宣布停業。5月,創立於1992年的海皇粥店全線停業,同時拖欠員工薪資800萬港元;

今年1月,77年歷史的羅富記粥面專家關閉所有分店,還有一些大型餐飲集團也面臨經營壓力而關門。

2月,太興集團旗下的稻埕飯店全線結業;稻香集團的「稻坊」、金記集團的「麗香園冰室」等也陸續停業。

一場席卷香港餐飲業的閉店潮,正將幾代人的味覺記憶連根拔起。

香港老店接連「消亡」

從街頭小店到連鎖大牌,香港餐飲業正遭遇一場前所未有的倒閉潮。

創立33年的連鎖粥店品牌海皇粥店,2025年5月突然全線結業,原因是經營環境惡化、財務危機及持續欠租,如灣仔分店欠租81.3萬港元被起訴,同時存在嚴重欠薪問題,拖欠超80 名員工薪資及遣散費約800萬港元,另欠強積金供款57萬港元。

而有著近60年歷史的茶餐廳代表金記冰室,2025年4月遭債權人申請清盤。

金記冰室在 2012年首次面臨倒閉,當時91歲的創始人陳桂秋因租金壓力被迫結業,後由兩位80後徐汶緯和謝海發接手延續香火,但到了2025年5月,債權人再度將金記逼上清盤邊緣。

究其緣由,不得不提,香港餐飲業面臨著 「三座大山」 正在重重壓迫香港餐飲市場。

如今香港核心商圈月租高達25萬港元,占成本的 20%-30%;洗碗工月薪三年間從 6000 港元飆升至 1.5 萬港元;全球供應鏈波動導致食材成本上漲 10%-20%。

就像一家 500 平米普通裝修的店面,投入竟需 800 萬港元。

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,有著44年歷史的甜品連鎖,2025年5月關閉了最後一家美孚分店,原因是高昂租金以及年輕人偏好新式甜品致客流萎縮,且轉型失敗。

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也對香港餐飲市場環境造成影響,2024年港人北上消費達8191萬人次,較上年激增超50%,在深圳消費總額557億元,較2023年多花近200億。

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透露:「2025年復活節假期,香港餐飲生意額實際跌幅達三成,部分高端餐廳業績近乎腰斬。」

而2024年訪港旅客僅恢復至疫情前一半水平,人均消費下降 20%,通過種種數據可見,香港餐飲業面臨著重重困境。


香港餐飲業面臨的「冰凍三尺」

香港餐飲業內人士坦言:"如今餐飲業壓力越來越大,生意越來越難做。" 本地餐飲市場正經歷 "冰凍三尺" 的艱難時期。

其中,消費力斷層與市場空心化現象尤為突出,數據顯示,油尖旺等傳統旅遊區餐飲份額較疫前萎縮 1.2個百分點,譚仔國際2024財年營收更是斷崖下跌,其財報直言:" 北上旅遊愈發便捷,加之內地餐飲價格優勢明顯,吸引越來越多港人跨城消費。"

與此同時,傳統餐飲模式陷入 "老化陷阱",多數茶餐廳固守 "黯然銷魂飯、叉燒滑蛋飯、菠蘿包" 老三樣,推新菜成本高企;限時用餐、強製拼桌等老規矩在內地市場引發不滿;

高糖、高鹽、高脂的傳統菜式與健康飲食潮流背道而馳;千篇一律的霓虹燈招牌和仿古瓷磚被年輕食客調侃 "走進任何一家都像穿越回八十年代"。

更嚴峻的是,環保政策進一步擠壓生存空間,2024年4月實施的 "走塑令" 使餐飲業面臨新一輪成本沖擊,塑料與紙吸管價格相差近10倍,中小餐館更是難以負擔。


面對困境,香港餐館能怎麽做?

生意這麽難做,難道就只能關門嗎?當然不是。一些餐館已經開始想辦法,摸索出幾條路子:

控製成本,價格更親民: 當大家花錢都謹慎時,物美價廉的快餐反而受歡迎。有數據顯示快餐生意逆勢增長。

像內地品牌「遇見小面」就是個例子,它在紅磡居民區站住腳,靠的就是實惠的價格,比如19港元的酸辣粉和49港元的套餐。

他們怎麽做到的?很大程度是靠手機自助點餐,節省了服務員的人工成本,把這部分錢讓利給了顧客。

這說明,想吸引顧客,特別是普通市民,控製好成本、提供高性價比的選擇是關鍵。


老菜新做,口味要創新: 傳統老字號有固定客群,但年輕人和遊客可能想要點新鮮的。一些新餐廳沒有硬碰硬去搶老字號的招牌菜,而是選擇在老味道的基礎上玩出新花樣。

比如,給經典的白切雞配上香脆的花生碎,或者在傳統的牛肉丸裏加入黑松露提升風味。這種創新,是用大家熟悉的食材做出新鮮感。

像新京熹火鍋,靠著特色的銅爐火鍋成功打入中環市場,證明創新菜既要保證品質和特色,價格也得合理,找到平衡點才能吸引人。

打好情懷牌,賣的是記憶: 對於很多老店來說,最珍貴的資產可能就是那份伴隨幾代人成長的情感和回憶。金記冰室當年能重生,經營者就花了大功夫,收集大量老照片復原舊時環境,還專門請回老師傅一起研究,努力復刻出「記憶中的味道」。

這種把老顧客的情感記憶變成餐館獨特魅力的做法,可能是老店在面對標準化連鎖店沖擊時,最能打動人心、維持生存甚至煥發新生的「法寶」。

一場洶湧的閉店潮,正沖擊著香港的街頭巷尾,帶走熟悉的味道和記憶。

租金、人工、食材成本高企,加上消費習慣改變和競爭加劇,讓餐飲業舉步維艱。

雖然挑戰巨大,但控製成本、創新菜品、打好情懷牌,或許能為老店和新秀在寒冬中覓得一絲暖意。

這些陪伴了香港人幾十年的老味道,能否繼續飄香,不僅關乎生意,更牽動著這座城市的情感脈搏。

希望它們能找到出路,堅持下去。



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本网站以及域名有仲裁协议(arbitration agreement)。

依据《伯尔尼公约》、香港、中国内地的法律规定,本站对部分文章享有对应的版权。

本站真诚介绍香港这个「东方之珠」和「亚洲国际都会」,香港和「东方之珠」和「亚洲国际都会」是本站的业务地点名称。

本网站是"非商业"(non-commercial),没有涉及商业利益或竞争。


2025-Jul-01 12:16am (UTC +8)
栏目列表